3
Dec
【摘要】我国目前的刑事司法实践完全没有深深陷入法律形式主义的泥坑,因而需要采用实质解释论加以拯救,而恰恰是深深陷入了法律实质主义的泥坑,由此逾越了罪刑法定原...[详细]
22
当前,在我国刑法学界,“风险刑法”正逐渐成为学者们讨论的一个热点问题。有学者基于传统刑法与“风险刑法”这样一种二元分析框架,认为“风险刑法”理论对传统刑法学...[详细]
4
Jan
【编者按】2011年5月10日,最高人民法院领导同志在全国法院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上要求正确把握危险驾驶罪构成条件时指出:“5月1日后,各地公安机关已陆续查获了一批醉酒...[详细]
【摘要】刑法典总则的规定,应当说属于“该法的基本原则”的范畴,全国人大常委会不得任意修正刑法典总则的所有条文。应当制定单行刑法,死守《刑法修正案》作为唯一刑...[详细]
1
Mar
2009年8月19-20日,由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院主办,云南省高级人民法院、云南省人民检察院、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高铭暄刑法学发展基金...[详细]
内容提要:对群体性事件的理性处置,不仅仅是刑法功能如何发挥的问题,同时也拷问着地方党政领导的政治良知。刑事法制具有调整社会关系的广泛性、保护法益的重要性及制...[详细]
案例一:蔡景海、李明果运输毒品案 分析提示:以运输毒品犯罪适用死刑的正当性为视角 案例索引: 1、云南省思茅市人民检察院思检刑诉字(2005)第2号起诉书; 2、云南省...[详细]
伦理是反映人际关系及其次序、规则的范畴,其本质是人们在有意识、有目的的交往活动中形成的一种客观的、不以具体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人们在交往中应当遵守的规则。而...[详细]
最近一个时期,国内刀光病影、血案频发,民众心理濒临崩溃。著名法学家苏力先生曾以《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为契机谈过戏仿作品的法律保护的旧事。笔者反其道而行之,要...[详细]
16
摘要:刑法与道德伦理作为社会调整的两种不同手段,均具有其存在的重要价值。在某种意义上,文化是刑法生存发展的土壤,而伦理则是刑法的道义底线。刑法与伦理是矛盾的...[详细]
Apr
程序正义绝不是可有可无的细节。实体正义不应依靠、也不可能依靠非正义的程序来获得。 曾引发广泛争议的李庄案再起波澜。重庆市江北法院定于4月19日上午开庭审理...[详细]
6
May
摘要:犯罪是法律对于此类复杂社会现象的高度抽象,而刑法学、犯罪学和刑事司法又试图尽力将其还原成复杂的社会现实。在此高度抽象和复杂具象之间,产生了无数的理论和...[详细]
21
我国现行刑法关于假释适用的对象、实质条件、假释适用时罪犯已经执行的刑期规定均有待完善。其中,关于假释适用对象的规定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完善: (一)废除...[详细]
28
摘 要:刑事法修正中,实体法接连出台修正案,对公共刑事利益总能迅速作出反应的情形与程序法迟迟按兵不动的情形形成鲜明的对照。原因不仅在于实体法强调犯罪化、体现刑...[详细]
20
作者:姚俊颖 文章来源:《法制博览》2013年第1期 【摘要】非歧视原则指的是一国应同样对待污染或有害环境行为的国内或跨境影响,其实体规则要求国内法的标准平等...[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