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盟视点 > 正文

第三届中国经济法治论探讨大湄公河次区域问题

作者:时间:2011-03-19点击数:

  2008年7月5日早晨,昆明夏雨绵绵,凉风习习。第三届 “中国经济法治论坛”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北京市经济法学会和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四家单位联合主办,北大英华科技有限公司、(云南)湖北商会、(云南)湖南商会、刘胡乐律师事务所协办在昆明开始召开,此次论坛为期共2天。“中国经济法治论坛”是由中国人民大学经济法学研究中心、北京市经济法学会、上海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三家机构首倡,与多个科研教学机构合作举办的全国性经济法学年度学术论坛,旨在促进经济法学术繁荣,传播经济法理念,以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法律体系的完善和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贡献力量。

      在本次论坛开幕式时,昆明理工大学孙书行副书记代表该校对到会学者、专家等表示热烈的欢迎,预祝论坛成功召开,并指出,在中国改革开放30年之际,在昆明召开此会,这预示着云南将逐步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西部发展的基地。孙琬钟、陶和谦、史际春、刘瑞复、王全兴、吴宏伟等国内经济法知名学者和专家以及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曾粤兴教授也发表了致词。

      本次论坛的主题有两个:一是“改革开放30年与中国经济法”,主要在我国改革30年大背景下讨论中国经济法的作用,总结存在的问题,展望其未来的发展;二是“湄公河区域经济合作法律问题”,就该区域经济合作与发展中的经济法问题进行研究。

2009051210243223

      昆明理工大学东南亚法律研究中心主任齐虹丽教授介绍了其去日本访问和学习的收获。齐教授汇报的主要内容涉及行政改革下的日本竞争法与产业政策法关系的新变化。她说,从历史的角度考察,日本战后经济法学的研究大致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论证经济法这一新的法律制度与已有的行政法、民商法的不同,与宪法、刑法、社会法、劳动法、社会保障法、国际经济法的关系,对该问题争论的焦点是在法律体系中经济法的地位问题。第二阶段主要是论证以维护市场竞争秩序为主要目的反垄断法与以限制竞争为目的其他经济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争论的焦点是反垄断法在经济法体系中的地位问题。她指出,对于行政改革下共生的竞争法与产业政策法关系,在日本放松规制改革的背景下,对日本传统许可制度产生重大影响的是世界放松规制的潮流,它要求日本需要考虑从根本上改变传统的许可制度。对此她强调了几点:1.现代日本经济社会中竞争法与产业政策法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人为的,是客观的。2.经济法作为政策之法,它与时政联系紧密,为时政所服务,由行政来实施。所以,对经济法的研究应当是对各个时代的社会经济、政治、思想的背景加以了解。3.经济法学的研究,在思维方法上要用辩证法,在具体的研究方法上必须注重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充分理解经济法具体调整、协调、竞争功能的原理。
      在谈到次大湄公河次区域的合作问题时,学者们充分结合了云南的实际情况,借鉴了一些国家以及地区的实践经验,为促进区域经济合作法治建设,从产业、投资、外贸、金融、财政等宏观经济法制方面进行讨论,为形成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科学决策出言献策。

2009051210245715

2009051210251333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陈兴华教授向论坛提交了论文《GMS视野下我国《反垄断法》的空间效力》。她指出,在GMS视野下垄断行为所产生的效果远比效果原则界定的效果更广泛,包括域内垄断行为的域内效果、域外垄断行为的域内效果、域内垄断行为的域外效果以及域外垄断行为的域外效果共四种情形。其次,我国《反垄断法》空间效力存在这些问题:1、纵容了域内垄断行为的域外效果。这是结合《反垄断法》第一条和第二条进行法律的目的解释与文义解释所得出的必然结论。我国《反垄断法》不适用于造成域外效果的域内垄断行为,换言之,对仅仅造成域外效果的域内垄断行为给予法律上的豁免。2、域外适用效力在主权独立的国家之间不具有可行性,可能引起国家间的冲突。我国《反垄断法》第二条借鉴了“效果原则”,但该原则严重冲击了一国的属地管辖权,一国对发生于其本国范围内的行为行使司法管辖权是一国张扬自我主权的象征,而效果原则下的域外适用效力则实质上形成了对它国主权的干涉,这与国际法的基本原则不相符。最后,她说,《反垄断法》存在的上述两大问题在GMS框架下可以迎刃而解,一是中国在GMS下应该展现出大国气魄,表达合作诚意,逐渐开放一些国内的天然垄断行业。今年3月GMS第三次《领导人宣言》体现了这一思路,这样我国《反垄断法》就理应规制造成域外效果的域内行为;二是通过在GMS框架下的友好协商,达成多边框架协议使得我国《反垄断法》的域外效力落到实处。

2009051210253072

      本次论坛的两项议题“改革开放30周年与中国经济法”和“湄公河区域经济和与发展法律问题研究”均具有很鲜明的时代性。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改革的神话以及经济全球化,为经济法学提出了许多新的课题,而其他学科以及部门法的发展,也为经济法学提出了新挑战,这呼唤着我们对其进行认真的梳理。


Copyright © 2009-2021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71-65916560(综合办)  网络编辑部邮箱:faxueyuanxw@163.com  地址: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