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东盟视点 > 正文

第五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综述

作者:时间:2012-03-19点击数:

  “新形势下的中国-东盟合作”,这是第五届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的主题。作为第九届中国-东盟博览会系列论坛之一,该论坛吸引了中国-东盟智库各界精英上百名代表,包括柬埔寨、老挝、越南、新加坡、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等东盟国及中国商务部、社科院、现代国际问题研究所、中国-东盟商务理事会等“腕级”专家学者。

   “中国-东盟智库战略对话论坛”自2008年以来已成功举办了四届,每届论坛议题均紧扣中国-东盟合作的热点,凸显高端对话特质,彰显友好合作品格。通过相互交流经验,明确了中国-东盟交流合作的发展方向。通过对中国-东盟交流合作问题的广泛、深入探讨,各国专家提出了各自国家在推进中国-东盟关系发展中的做法、经验和对策,达成了许多加强合作的广泛共识,在促进中国东盟友好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这次为期两天的论坛上,7个分议题成为讨论重点:“当前世界经济与政治新形势对东亚地区的影响”、“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立两年后的回顾与展望”、“合力推进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建设”、“泛北部湾区域合作的难点及对策”、“中国-东盟产业合作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中国-东盟科技、人文交流合作与拓展”、“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在推进中国-东盟合作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

   自治区副主席李康认为,中国和东盟都是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都处于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要抓住难得的历史机遇,推动经济持续平稳较快发展,广西愿与东盟国家在四个方面加强合作。一是互派技术专家和留学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联合开设培训机构,提高技术创新能力和新产品研发能力。二是在加强沟通与合作的基础上,尽快扩大产业合作与协调,促进产业整合与结构升级,逐渐形成贸易结构不同的产业梯次转移体系,形成多赢格局,共同打造区域竞争力。同时,促进贸易便利化,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保证货物与信息的流通,建立高效、快捷的地区贸易结算体系。三是加快陆路运输通道建设,增加空中航线密度,共同推进陆路和航空互联互通。同时充分发挥海洋纽带作用,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平台为基础,共同利用好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共同构筑海上互联互通网络。通过交通、经贸、文化的互联互通,增加共同利益,增强彼此的联系和信任。四是共同搭建各种合作平台,进一步深化制度建设和机制保障,不断开拓次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中国-东盟关系的发展和巩固。同时,还可以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共同探索更加有效的经贸合作推动措施和风险规避措施,保证双方经贸合作的平稳快速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学部主任张蕴岭认为,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与合作关系20年来,双方关系取得了快速发展并具有三个特点:一是中国与东盟成员国的关系正常化并获得全面改善,二是双方发展起了密切、共享的经济利益,不仅互为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也发展起了多方面的合作,三是双方的关系逐步建立在机制化的基础上,建立了从高层对话到自贸区等各种合作机制。其中,构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是双方关系发展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中国与东盟关系的另一个里程碑是建立战略伙伴关系。从对话伙伴到战略伙伴关系,是一个大的定位转变。战略伙伴关系的核心是互为伙伴,而不是对手,进行合作而不是对抗。

   中国承诺加强合作,增加对东盟欠发达成员援助,对落实互联互通提供支持,推动成立中国-东盟互联互通合作委员会,设立中国-东盟海上合作基金,推动多层次、全方位的海上合作,启动科技伙伴计划,设立教育培训中心,为东盟国家培训人才,建立中国-东盟救灾物资储备库,设立中国-东盟传统医药交流合作中心,以及制订中国-东盟文化合作行动计划等。这些务实之举,凸显中国与东盟国家深化合作的诚意。中国与东盟之间尽管面临很多新挑战,但双方的关系是不可替代的。

   广西社会科学院、广西北部湾发展研究院院长吕余生认为, 5年来,中国和东盟各国智库积极参与、通力协作,推动论坛不断向国际化、宽领域、多层次的方向发展,对话成果丰硕。这些成果凝聚着中国东盟各国智库学者的共同愿望与集体智慧。愿双方以更加精诚的态度、更加开放的视野、更加务实的作风,一道谋求全方位对话新路径,一道加快中国-东盟智库交流基地建设,一道打造中国-东盟高端思想旗舰,不断延伸、拓展和提升中国-东盟智库对话的内涵、层次和水平,进一步推动深化中国-东盟战略伙伴关系。

        根据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相关统计,东亚对世界经济与贸易增长的贡献率已连续5年超过50%。在世界舞台上,东盟国家和中国积极推动国际金融、货币、贸易、产业分工体系的良性改革,呼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权益,包括平等的生存权与发展权。但西方世界面对东亚崛起以及发展中国家群体的陆续崛起,愈加担心几个世纪以来累积的既得利益会逐渐丧失,因而企图挑拨发展中国家间的关系,并分而治之。因此,唯有联合自强,加强团结与合作才能渡过难关,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两年多来,进一步加快了双边贸易乃至投资的发展,对中国-东盟合作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目前,中国和东盟之间90%以上的货物实现了零关税,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提高服务贸易的相互开放水平,同时做好《中国-东盟投资协议》的实施工作,保障和促进双向投资合作进一步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当前自贸区应进一步着重加强互联互通建设,充分利用原产地规则,扩大双边的投资合作。中国和东盟的互联互通是全方位、深层次、战略性的,不仅仅是基础设施和交通运输方面的互联互通,还包括相互开放市场中制度政策上的互联互通,促进产业升级的行业对接上的互联互通,增进民众友情、人文交流合作上的互联互通等。

   在推进中国与东盟互联互通中遇到的最大问题就是资金不足。专家们指出,双方只有合作才能共赢,才能共同应对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随着《中国-东盟全面经济合作框架协议》的落实和自贸区建设的深入发展,中国-东盟双方的贸易往来将更加便利、市场将更加开放、投资环境将更加透明,从而推动双方经济贸易更快、更好地发展。还有专家提出,在CAFTA和东盟经济共同体基础上构建“中国-东盟经济区”,以加快双方合作发展的建设性意见。

   在产业合作上,专家们建议,加强中国和东盟产业合作的机制建设;将中国和东盟的产业合作与中国-东盟互联互通有机结合;充分发挥中国向东盟国家提供的信贷、中国-东盟投资合作基金及中国-东盟银行联合体在产业合作中的作用;加大中国与东盟在物流、科技、知识产权、技术法规和经济法规、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以及法律咨询、商务咨询、会计服务、信息服务等领域的合作,以一系列的配套合作协助产业合作;将双方产业合作与自贸区内次区域经济合作相结合,互为促进等建设性意见。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如何更加积极地参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的分工合作?专家们认为,东盟已连续12年成为广西第一大贸易伙伴,北部湾经济区参与东盟国家区域经济的分工合作,就是要积极推动南宁-新加坡经济走廊建设,开展对走廊沿线铁路、公路、产业发展的系统性、深入性研究,建立沿线各国投资项目信息库;加快广西自身走廊建设的推进,尤其是南(宁)崇(左)经济带建设;协同推动中越跨境经济合作区建设;统筹协调临海合作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大力推动东兴开发开放试验区建设;加快南宁市内陆开放型经济战略高地建设。(记者 苏超光)


Copyright © 2009-2021  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  All rights reserved  

联系电话:0871-65916560(综合办)  网络编辑部邮箱:faxueyuanxw@163.com  地址:昆明理工大学呈贡校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