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9日,由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作为发起人和主任委员单位的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工类高校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成功举办了2024年年会暨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高端论坛。本次论坛由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工类高校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办,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承办。此次论坛汇聚了来自北京理工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南大学及华南理工大学等著名高校的法学院院长、专家学者60余人,共同擘画新时代背景下理工类高校法学教育的蓝图。
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的领导有昆明理工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刘殿文教授,云南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董国权,以及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工类高校法学教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开幕式由昆明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云南省地方立法研究院院长李婉琳教授主持。
刘殿文副校长介绍了昆明理工大学及其法学学科的光辉历程与卓越成就,肯定本次论坛的举办将对深化法学学科的建设及加快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素质过硬、通晓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涉外法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云南省法学会常务副会长董国权在致辞中指出,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承担着为法治中国建设培养高素质法治人才、提供科学理论支撑的光荣使命,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中具有重要地位和作用。本次年会各项议题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实践性和时代性,相信将会产生一批优质的学术成果,也为加强云南涉外法治建设提供有力理论支撑。
专委会主任委员、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院长李寿平教授在致辞中指出,理工类高校在中国法学教育中肩负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与使命,未来十年将是法学教育蓬勃发展的春天。理工类院校要进一步加强对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的认识,同时,新技术新业态创设了法律实践的新场景,需要创新实践教学的路径。他建议从课程建设、平台建设、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强实践教学的落实。
论坛的主旨报告环节由专委会秘书长、北京理工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孙天全主持。东南大学法学院院长欧阳本祺教授在报告中提出,目前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要结合涉外、复合以及以实践为导向三个要素。他提出了优化涉外法治课程体系、开拓国际交流渠道、完善实践教学体系等建议。同济大学法学院院长蒋惠岭教授介绍了同济大学土木工程——法学双学士学位复合型人才培养项目。他强调,复合型法治人才的“增值”应当依靠时间的投入匹配,交叉培养的生命力应当取决于市场(出口)的吸引力。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党委书记王保民教授介绍了本校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现状与存在的问题。他强调要创新培养平台、培养模式、培养机制和培养方法。中南大学法学院张杰教授提出,数字时代下理工类大学具有一定优势,要聚焦国家中心任务、整合理工科学科优势、申报大课题、加强校际的联盟与结合。
论坛分为三个单元。围绕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的理论、培养路径、实践模式、以及地方特色、行业特色等问题,细致探讨了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与基本要求、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有效方法与策略,以及各地方、各高校在培养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方面的独特经验与做法,体现出不同行业、不同地域对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需求与培养要求。
在闭幕式上,山东科技大学法学院院长孙法柏教授在总结致辞中指出,本次论坛聚焦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模式、培养方案和课程设置,探讨了利用理工高校优势资源、做好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协同以及实现行业特色和地方特色。武汉理工大学法学与人文社会学院院长刘介明教授作为下一届年会承包方代表,介绍了学院的总体情况,并对承办明年年会表达了期待。
本届年会暨论坛聚焦如何完善“以实践为导向”的法学院校教育培养机制,立足理工类高校法学人才培养的优势与挑战、地方特色与行业特色,探讨复合型涉外法治人才培养的基本理论和实践路径,取得了丰硕成果。